大家好,我是 Sumin Shin,目前在 LINE AI LAB、LINE Plus 擔任 LLM agent 相關服務的開發工程師。
去年七月,我以「LINE DEV Reporters」的身份參加了在東京舉辦的 Tech-Verse 2025,有機會第一手見證並聆聽 LY Corporation 各種技術成果的發表。
今年 Tech-Verse 的主要焦點之一就是 AI,現場有許多與 AI 相關的主題演講,結合了各種 AI 實際應用於服務的案例。身為現役工程師,很多內容都讓我感同身受,也不禁自問:「我能不能把這裡學到的東西帶回實際工作應用?」或「能不能基於這些經驗開發出全新的服務?」
這篇文章不會逐場詳盡總結每場演講內容,而是想和大家分享我在現場覺得印象深刻的瞬間。如果你錯過了 Tech-Verse,可以到 Tech-Verse 2025 官方網站 看看演講影片及相關資料喔!
前往會場的路上
活動當天早上,我從新宿車站附近的住宿出發,搭東京地鐵前往 LY Corporation 總部。因為平常都遠端工作,這是我久違的通勤經驗。擁擠的地鐵讓我想起首爾九號線的早高峰,心裡默默想著:「啊,這個城市的通勤也不輕鬆啊。」現實與想像的落差讓我有種頓悟的感覺,短暫地體驗了一下東京上班族的日常。
活動會場設在東京花園露台紀尾井町的四樓,也就是 LY Corporation 所在的大樓。場地空間算寬敞,同時有多個分會場進行不同議程。這是我第一次來紀尾井町辦公室,雖然不是在公司內部區域,但一到會場入口,經過一番通勤後被冷氣迎接的那一刻,至今印象深刻。
我在會場外的報到處領到名牌後,正式進入活動現場。共有六個會議廳,包括 Main Room A、B、C、D,以及 Seminar Room A、B。每個會議廳都分配了不同主題,像是 AI、安全、Server-side 等,相關議題的場次會依序在各廳進行。我主要都待在 Main Room A,因為這裡是 AI 主題的重點場地。
演講還沒開始時,看到主題演講會場一下子被參與者坐滿,讓我感受到緊張與期待。Keynote 內容介紹了 LINE 株式會社與 Yahoo! JAPAN 株式會社合併後的平台整合,並分享了 LY Corporation 未來的 AI 策略與關鍵 AI 應用案例。這就像後續各場演講的預告片,讓人對接下來的議程方向有初步掌握。
Tech-Verse Day 1-從 RAG 到 MCP,LY Corporation AI 技術力一窺究竟
第一天 Keynote 結束後,Main Room A 的議程聚焦於 MCP(model context protocol)、RAG(retrieval-augmented generation)等當前 AI 產業關鍵字在實際服務中的應用。許多演講不是只談論技術趨勢,而是著重於「如何導入、如何克服過程中的困難」,因此聽起來特別有代入感。
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「Ark Developer」相關的場次,主題是 Engineering evolving with AI。LY Corporation 以「Ark Developer」之名,為員工提供開發流程最佳化的 AI 解決方案,支援像是程式碼自動補全、Review 與安全檢查、自動產生註解與文件、測試碼自動撰寫等功能,背後則是 RAG-based 的 code assistant。我特別佩服他們能即時串流內部文件,讓 AI 助理提供程式脈絡相關的協助,還有從 GitHub 到 PR 產生的串接 demo。最驚豔的是,code assistant 把目錄結構當成圖(graph)來處理,查找相關程式時會進行圖形分析,而不是單純把程式碼當成一份份文件來看。
聽著聽著,我心裡想:「這真的就是 AI 參與在整個開發週期裡了吧!」,也自然思考我們團隊是不是也能導入類似工具。演講結束後,我問了旁邊一位來自前 Yahoo! JAPAN 服務團隊的新進工程師:「你們真的有在用嗎?」對方回:「比 Copilot 好用多了!」讓我印象深刻。
另一場值得一提的演講是 How to measure the quality of AI-Generated images。雖然最近 LLM 與 Agent 型 AI 技術很夯,但現場還是有團隊積極投入 Computer Vision 領域的研究與應用。針對圖片生成技術主觀性的問題,提出補強評估方法,這點從工程師角度來看真的很值得敬佩。
演講介紹了三種圖片生成模型的評估方式:傳統的分布型評分(如 FID(Fréchet inception distance)、IS(inception score))、美學標準(如 LAION 的 Aesthetic Score)、還有 LLM-based 的評分,例如 CLIP-IQA、Q-Align,以及用 Video-Language Model 做 VQA(visual question answering)問答式評測。這些方法讓我對如何分析生成圖片的品質有了更全面的理解,即使沒有標準答案也能評分。
這場演講也讓我第一次知道 LY Corporation 有在營運 image translation 和 inpainting 的模型。要把圖片翻譯後還原成原本文字的樣式與排版,不只是 OCR 或翻譯而已,而是連版面與結構都要重新生成,技術難度很高。
更重要的是, 如何評估與提升圖片生成結果,這點讓我很有共鳴,因為在把生成式 AI 技術落地到服務時,這確實是最現實、最關鍵的挑戰。我現在做的 LLM-based 任務,不是要找出唯一正確答案,而是追求「更好的回應」,所以要定量評估與提升品質就很重要。這場演講也再次強化了「評估」與「驗證」對整個生成式 AI 品質的關鍵性,而不是只有把技術做出來就好。
中場休息時的花絮
原本以為這活動就是整天聽演講,但實際到現場才發現 Tech-Verse 遠不止如此。會場外有專門的交流空間,大家會三五成群開會或聊天。另外還有名為「Product Street」的海報展示區,兩天內輪番上陣,不會讓人覺得無聊。
還有不能錯過的就是現場準備的點心、正餐和咖啡。第一天中午我在紀尾井町大樓內的餐廳用餐,第二天則領到主辦單位準備的便當。這次的便當是壽喜燒便當,吃著美味的日式便當,真的有一種出差到日本的感覺。
演講間隔還有點心可以享用,讓整個活動氛圍很輕鬆,身心都很 放鬆。現場還有 barista 兩天都在現場現煮咖啡,香氣跟味道都超棒,大家都會排隊等一杯。點心也很用心準備,甚至有剩的時候我都會多拿一份。
還有一點很特別,就是可以在演講廳外直接找講者提問。我能直接把演講時產生的好奇心問講者,簡單聊幾句,對理解內容幫助很大。
還有一個有趣的小插曲。Keynote 結束後的第一場,現場有個互動時間,要和身邊的人打招呼聊聊天。第一天我自然地和旁邊一位來自前 Yahoo! JAPAN 服務團隊的新進工程師聊天,第二天則和來自台灣的 AI TF 團隊交流。聊天過程中才發現這個團隊其實直接參與了 Ark Developer 的部分開發。有趣的是,每次我去提問時都會碰到這組團隊。
還遇到一個意外狀況:我想問一位不會說英文的講者問題時,台灣 AI TF 團隊的成員突然自告奮勇幫忙日英、日中口譯,現場瞬間成為焦點,大家反而比起聽講者更期待聽他的翻譯,讓我覺得「這才是真正的交流啊!」
Tech-Verse Day 2-AI 實戰服務規劃案例
第二天的議程重點在於 LLM 或生成式 AI 實際應用於服務的案例。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 “LINE PLANET” and AI: Conversations with AI,講解語音型 AI agent 的技術堆疊與實際應用案例。
演講內容說明如何解決 STT(speech-to-text)→ LLM → TTS(text-to-speech, 語音合成)流程中常見的雜訊、回音、斷話保護等問題。介紹了像是用 turn detection 判斷用戶發話結束、依麥克風環境調整的聲學回音消除、以及降低網路延遲等技術。讓我印象深刻的是,這些技術不是單純流水線串接,而是有機結合,讓對話更自然。
這場演講讓我更確信 Voice AI 不是只把輸入輸出串起來,而是要整合多種技術,目標是讓互動更像真人對談。要做到即時回應又自然流暢,很多細節設計只有親自實作才會明白箇中難度,也讓我很想自己組一套能滿足這些複雜條件的系統。
除了 Voice AI,現場還有許多實際 AI 應用案例,無論是演講還是海報展示都有涵蓋。雖然我自己也是 LY Corporation 員工,但平常很少有機會直接接觸 Yahoo! JAPAN 相關服務。這次才發現,AI 其實早已深度應用在影評、廣告自動化、購物、搜尋型旅遊推薦等各種領域。
有些場次只開放給內部員工,所以細節不能多說,但光看議程標題與簡介就能感受到應用範圍之廣。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現場一直強調「AI for Service」而不是「Technology for AI」,這種以用戶體驗與實際價值為優先的態度,讓我收穫良多。
Tech-Verse 結束後的 After Party
每天活動結束後都有 After Party,餐點是請日本知名主廚準備的。大家邊享用美食邊和其他團隊成員交流,也拍了不少合照,徹底享受了 Tech-Verse 的最後時光。
Tech-Verse 2025 回顧
參加 Tech-Verse,最讓我有感的是看到每個人都在用 AI 解決自己領域裡的各種問題,並且把技術、服務、營運、溝通等各個環節串接起來突破難題。每場演講處理的問題與做法都不同,但共同點就是從自身立場出發解決實際問題,這點最讓我印象深刻。
雖然我身為 LY Corporation 的工程師,平常很少接觸 Yahoo! JAPAN 相關服務,但這次活動讓我第一次知道 AI 其實早已導入並運作在各種領域,例如留言審查、購物體驗優化、圖片生成、廣告自動化等等。
每項技術都很厲害,但更讓我佩服的是這些技術能真正落地、被團隊整合到實際營運中,並且願意無私分享。即使同在一家公司、同產業,能這麼深入了解其他團隊的實務經驗其實很難得。活動期間我一直 受到激勵,自然而然也想把事情做得更好。
今年的 Tech-Verse 給了我很多靈感,讓我更想學習、連結、成長。如果下次 Tech-Verse 再舉辦,我也希望能站上舞台,介紹屬於自己的專案!